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了解到,由该所负责的“二氧化碳共聚物及其产品产业化的推进”项目近日获得新突破,开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阻隔薄膜材料,这对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该项技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使用该技术后,薄膜的阻气性、可降解性得到提高,无论是作为食品包装材料,还是应用到医用敷料等领域,都会对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应用到生产领域。采用这项技术后,吉林金源北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二氧化碳共聚物医用敷料。公司经理王绍伟表示,新产品降解周期为1—2个月,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公司已投入3000万元建立了医用敷料生产线,产品出口日本三菱商事等企业。
据了解,该成果由长春应化所工作人员经过四年多时间研制成功,它采用多元共聚的新型稀土催化剂和强化交联技术,大幅提升了聚合物的高温强度、低温韧性和尺寸温度的稳定性。同时,引入外部结晶控制聚合物聚集态的方法,发明出大面积、连续薄膜制备技术,开发出国际领先水平的生物可降解性能高阻隔薄膜材料。
此外,由长春应化所等科研单位承担的“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发已经启动。